]
![]() |
![]() |
![]() |
![]() |
![]() |
奥利司他胶囊说明书 |
|||
---|---|---|---|
用药提醒: |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书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 ||
商品名称: | 奥利司他胶囊 | ||
含量规格: | 0.12g*28粒 | ||
商品名/品牌: | 健姿 | ||
通用名称: | 奥利司他胶囊 | ||
汉语拼音: | ao li si ta jiao nang | ||
剂型: | 胶囊剂 | ||
主要成份: | 本品主要成份为:奥利司他。其化学名称为:(S)-2-甲酰氨-4-甲基-戊酸(S)-1-[[(2S,3S)-3-己基-4-氧-氧杂环丁基]甲基]-十二烷基酯。分子量:C29H53NO5 | ||
性状: | 本品内容物为白色或类白色颗粒。 | ||
功效与作用: | 用于18岁及以上成人体重超重(体重指数≥24)的患者的治疗。使用本产品,应同时配合低热低脂饮食。 | ||
用法用量: | 当餐内含有脂肪粒时,在进餐时口服60mg(1粒)。每日不得超过3粒。 | ||
不良反应: | 1.常见不良反应为:油性斑点,胃肠排气增多,大便紧急感,脂肪(油)性大便,脂肪泻,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失禁。随膳食中脂肪成分增加,发生率也相应增高。大部分病人用药一段时间后可改善。2.较多出现的胃肠道急性反应有:腹痛/腹部不适、胃肠胀气、水样便、软便、直肠痛/直肠部不适、牙齿不适、牙龈不适。3.观察到的其他少见不良事件有: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头痛、月经失调、焦虑、疲劳、泌尿道感染。4.使用奥利司他已有罕见的转氨酶升高、碱性磷酸酶升高和重度肝炎的报告,并出现肝衰竭病例,其中部分患者需要进行肝移植或可直接导致死亡。奥利司他还有发生罕见过敏反应的报道,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瘙痒、皮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支气管痉挛和过敏反应,出现大疱疹十分罕见。上市后监测还发现有胰腺炎的报道。 | ||
禁忌: | 慢性吸收不良综合征或胆汁淤积症及对奥利司他或药物制剂中任何一种成份过敏的患者禁用。 | ||
注意事项: | 1.第一次使用本品前应咨询医师,治疗期间应定期到医院检查。尤其是伴发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和中度以上脂肪肝的病人,应在医师指导下结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2.不推荐体重指数低于24的人群使用本品。体重指数近似值的计算方法为体重/身高2(体重以千克为单位计算,身高以米为单位计算)。3.服用本品时应尽量减少摄入脂肪含量高的食物。4.使用本品同时应注意结合运动和控制饮食,才能达到良好效果。5.没有证据证明本品加大用量后能增强疗效,因此,请按推荐剂量服用,不要擅自增加用量。6.18岁以下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7.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本品。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
药物相互作用: | 1.本品可使维生素A、D和E的吸收减少。使用本品同时可加以补充。如正在服用含有维生素A、D和E的制剂(如一些复方维生素类制剂),应在服用本品2小时后或在睡前服用。2.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需减少口服降糖药(如磺酰脲类药物)的剂量。3.本品与环孢素联合用药时可造成后者血浆浓度的降低。4.本品与胺碘酮合用时,可能导致后者吸收减少而降低疗效。5.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
贮藏: | 密封。 | ||
包装: | |||
有效期: | 24个月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20100190 | ||
生产企业: | 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 |
![]() |
![]() |
![]() |
![]() |
![]() |
![]() |
所有正规药品都具有国药准字号,您可以登录国家药监局网站-数据查询页面-输入国药准字号,如果能查到就是真药,否则就是假药。
购买药品的时候可以检查包装是否破损,有无拆封过的迹象,有无被破坏的情况,如果出现上述情况,请谨慎购买。
真药的包装印刷一般文字图片都非常清晰容易辨别,部分药品有防伪码,假冒伪劣药品一般为降低成本印刷粗糙很容易辨别真伪!
药品外包装都会有条形码,这是出厂必须具有的,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的扫一扫功能查询,能查到药品信息的是真药,扫码结果为空的,要格外留意药品质量。
药品出厂的时候,都会在外包装盒上标明,生产日期、有效期、药品批号等基本信息,如果外包装盒上没有批号,基本可以判断为假药。
药品电子监管码是药品的身份证,国内目前大约60%的药品都具有监管码,通过支付宝或者微信扫一扫,真药会显示药品的基本信息,假药就查不到。
药品一般建议去正规的医院、药店、诊所购买,这样买到假药的概率会很小,如果选择网上购买,购买前一定要看清网站是否有药店资质或具有互联网售药资格。
随着制假技术的提高,普通消费者不容易辨别真伪,可以选择把药品送到相关检测机构去检测药品成分,如果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既是假药。
如果您通过以上提供的方法还是无法确定药品的真伪,可以选择去药店查看此药品包装盒上的厂家电话,然后拨打求证如何验证此药品的真假方法。